欢迎来到财经新闻网

长期国债收益率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背离情形待解

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国债   债券   央行   长期   收益

2024-04-24 15:10:24 

财经新闻网消息:Dl4财经新闻网

该负责人表示,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国经济基础好、韧性强、动力好、潜力大、活力充足。 央行对长期经济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 但供需等因素也会给长期国债收益率带来短期扰动。 一些发达经济体在经济增长预期良好的情况下,却因市场供需周期性失衡而出现国债收益率偏离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的情况。Dl4财经新闻网

长期债券收益率受到支撑Dl4财经新闻网

长期国债属于准货币吗_长期国债面临的主要风险_Dl4财经新闻网

“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将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 该负责人认为,我国实际经济增长将长期保持在合理水平,一年来呈现向好态势。 正在不断巩固。 一些机构投资者也认为,未来通胀有望从低位温和回升,长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名义利率将随着通胀回升而上升。 这两方面都将支撑长期债券收益率。 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总量位居全球第二。 但市场深度和价格形成机制仍需不断完善和完善。 市场运行较为复杂,长期国债收益率与长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预计会出现周期性分歧。Dl4财经新闻网

_长期国债属于准货币吗_长期国债面临的主要风险Dl4财经新闻网

有市场人士认为,今年国债供应节奏有所放缓,这可能是导致两者短期背离的一个因素。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国债发行总体节奏缓慢。 发行量较去年同期减少近2400亿元,净融资金额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700亿元。 在债券供需暂时失衡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开始集中购买长期资产,希望获得更高的回报,这加大了长期债券利率的跌幅。 总体来看,未来债券市场供需有望趋于平衡。 近期货币政策强力逆周期调节,为债券市场平稳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流动性环境。 积极的财政政策较为强劲,今年计划发行的国债规模也较大,未来发行节奏将会加快。 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滑的根本逻辑是市场缺乏“安全资产”。 未来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资产荒”状况将得到缓解,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将有所回升。Dl4财经新闻网

长期国债面临的主要风险__长期国债属于准货币吗Dl4财经新闻网

该负责人表示,从理论上讲,固定利率长期债券久期较长,对利率波动敏感,因此投资者需要高度关注利率风险。 对于交易投资者来说,通过增加杠杆、拉长长线,可以从短期价格大幅上涨中获得更多利润,但也容易加剧市场波动,需要承担价格大幅下跌带来的损失。 对于银行保险公司等配置型投资者来说,如果将大量资金锁定在收益率过低的长期债券资产中,一旦负债端成本大幅上升,就会面临入不敷出的被动局面。 。 去年,硅谷银行利用大量存款和短期借款购买期限较长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短期债券和长期投资,期限错配。 后来,随着美联储加息,利率上升,债券资产价格暴跌,导致银行破产,出现流动性危机。Dl4财经新闻网

央行买卖国债与QE操作完全不同Dl4财经新闻网

长期国债属于准货币吗_长期国债面临的主要风险_Dl4财经新闻网

该负责人还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可以作为流动性管理手段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逐步增加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债买卖”。 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三,流动性大幅增加。 这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提供了依据。 现金债券交易操作提供了可能。 多位专家指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配合财政赤字融资,但国债发行规模必须相对足够大,发行节奏必须相对稳定,才能有效实现政策传导,避免大幅波动。市场利率; 而且,未来,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也将是双向的。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用尽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时,被迫大规模购买国债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但我国坚持实行正常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与这些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完全不同。Dl4财经新闻网

此前,业内专家表示,历史上,我国央行曾在1997年尝试买卖国债,但很快因市场深度和广度不足而叫停。 多年来,我国国债市场持续大幅发展,为央行开展国债现货买卖操作提供了条件。Dl4财经新闻网

“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配合是提高金融供给质量的强大动力。” 财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近日表示,中观机制上,要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改善基础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支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研究扩大国债场外销售品种和规模。 完善境外主权债券发行长效机制。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提高资本配置效率。Dl4财经新闻网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Dl4财经新闻网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
'); })(); /* 360自动推送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