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经新闻网

险资借道ETF加仓港股资产力度持续增加

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保险   港股   宏观   资金   科技

2023-09-15 05:59:56 

财经新闻网消息:GLu财经新闻网

价格越低越买,成为今年保险资金的一大投资主题。GLu财经新闻网

数据显示,尽管上半年A股港股市场波动加剧,但保险资金仍持续加大利用ETF来增加A股港股资产的敞口。 截至6月底,ETF产品前十大持有者中,保险资金出现952次,较2022年底增加375次; 保险资金持有ETF份额翻倍至1282.79亿份,较2022年底增加757.05亿份。GLu财经新闻网

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近两个月来,保险资金持续加仓各类股票ETF产品。 原因是:一是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固定收益市场面临利率下行、信用风险加大等挑战。 保险资金在权益类资产中必须寻求安全性高、回报率高的资产,而股票ETF则因其较高的流动性和选股优势而受到保险资金的青睐; 其次,近年来资本市场周期性特征明显减弱,抓住股市结构性投资机会愈发重要。 不同投资主题的ETF可以帮助保险资金更好地利用股票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GLu财经新闻网

此外,实施IFRS9会计准则后,基金、大部分股票、资管产品、非上市公司股权、股权投资基金等资产类别已纳入FVTPL(即公允价值和损失,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导致该账户资产占比大幅增加,导致资产端波动性加大,而ETF波动性相对较低,可以缓解保险波动性他向记者指出,随着近期相关部门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保险资金投资沪深300成分股的风险因素与科学和科创板股票的减持,有利于减少保险资金投资相关权益类资产的资金占用,进一步增加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资金运用空间,也有利于更多的保险资金继续注入ETF产品。GLu财经新闻网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资金除了继续增持沪深300指数等大型宽基指数ETF外,还持续增持科技、白酒、证券、医药、家电等。GLu财经新闻网

买<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基金</a>跌就加仓有什么好处_<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保险</a>加仓的<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股票</a>_GLu财经新闻网

上述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直言,这背后,不少保险公司已经意识到,随着A股企稳反弹,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分化相对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保险资金重配置的子行业主题ETF很可能决定当年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GLu财经新闻网

保险机构“各有优势”GLu财经新闻网

保险公司资产配置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他们不断加仓不同投资主题的A股ETF产品。 原因在于它们针对宏观经济波动加大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重新优化。 制定股权资产投资策略。GLu财经新闻网

具体来说,在宏观经济研究层面,进一步开展细致的宏观经济研究,更好地发挥自上而下的总量研究框架的支撑作用。GLu财经新闻网

“目前,宏观经济拐点仍难以预测。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我们更加注重宏观因素挖掘、预测和模型构建,提高研判宏观趋势的准确性,更好地把握宏观趋势、顺应趋势。 资产配置从中观角度提供决策建议。”他指出。 从中观角度(以细分市场、行业或企业为分析研究对象),不断推动TAA研究向中观层面拓展,打通宏观与微观传导的逻辑链,即改变传统的 TAA 决策高度依赖于交易时间。 ,构建更加全面的中观投资研究体系,一方面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设立中观赛道,加大优势赛道的研究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形成全行业多维度的研究体系同赛道的产业链,加深对赛道的发展趋势和行业生命周期的了解,构建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行业比较框架,构建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行业投资组合短期。GLu财经新闻网

他直言,这些投资策略的变化正在促使越来越多的保险资金投资沪深300指数等宽基指数ETF。 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细分行业投资主题ETF的探索。GLu财经新闻网

“事实上,我们通过投资回测数据发现,自2010年以来,A股风格轮换剧烈,每年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投资风格之间的回报差异平均高达37.57%。” 他指出,这意味着,如果保险资金“选择正确”的投资主题ETF,其回报有望迅速跑赢行业平均水平。GLu财经新闻网

记者注意到,不同保险资金对于细分行业的投资主题ETF有着“截然不同”的偏好。 例如,中国人寿持有鹏华中证酒ETF、中证半导体芯片ETF、国泰中华半导体芯片产业ETF等超10亿股; 中国太平洋人寿持有国联安上证科创板50成分ETF超过5亿股; 平安人寿持有中国上证科创板50成分ETF、易方达创业板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分ETF均超过5亿股。GLu财经新闻网

买<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基金</a>跌就加仓有什么好处_<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保险</a>加仓的<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股票</a>_GLu财经新闻网

上述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直言对记者表示,这确实可能会导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出现分化,因为他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A股低迷周期期间,收益各行业之间的差异性较小,反之亦然。 未来当A股进入上涨轨道时,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分化将会突然扩大。 一些业绩较好的行业主题ETF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超额收益,带动相关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水涨船高”,甚至大幅跑赢行业平均水平。GLu财经新闻网

港股ETF加仓热情持续GLu财经新闻网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保险资金也大举投资港股ETF。GLu财经新闻网

今年前六个月,中国平安人寿大力投资了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和富国银行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 截至6月底,其持股量分别达到33.27亿股和21.92亿股。GLu财经新闻网

中国人寿大力投资港股医疗ETF,成为博时恒生医疗ETF(QDII)十大持有者之一,持股9.99亿股。GLu财经新闻网

新华人寿还增持最多的三只港股ETF,包括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ETF(QDII)、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QDII) 。 截至6月底,持有股份超过5亿股。GLu财经新闻网

“近两个月来,国内保险资金持续下跌,买入不同投资主题的港股ETF。这背后,保险资金认为港股ETF估值较低,投资安全性和回报潜力较高。” 一位香港券商人士对此向记者分析。GLu财经新闻网

他认为,当前国内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持续青睐港股ETF,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 首先,港股平均估值较低。 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近期市净率分别仅为0.98倍和0.91倍。 次,处于历史低位。 其次,内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经济,在香港上市的内地红筹股业绩有望大幅反弹。 第三,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结束,越来越多的全球资金将回流新兴市场,内地资金通过提前部署,可以享受到全球资金涌入港股的“红利”。GLu财经新闻网

_买<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基金</a>跌就加仓有什么好处_<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保险</a>加仓的<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股票</a>GLu财经新闻网

上述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保险资金持续增持港股,这也与强化“中观”投资密切相关。各家保险公司的研究,促使国内保险机构开始重仓配置不同投资主题的港股ETF。 。 例如,一些保险公司青睐互联网科技港股ETF,而另一些保险公司则青睐医疗健康板块ETF。GLu财经新闻网

他直言,保险公司的投资逻辑不同。 有人看好香港互联网科技股超低估值能带来超额高回报和良好的资产安全性; 还有人乐观地认为,中国老龄化社会有望推动医疗卫生行业持续良好增长。 。GLu财经新闻网

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国内保险资金青睐港股ETF的另一个原因是,与港股整体的交易流动性相比,港股ETF往往具有更好的流动性,这有助于保险资金“灵活出入”。 ,更好地分散投资风险。GLu财经新闻网

前述香港券商指出,未来不同投资主题的港股ETF仍将是境内保险资金配置港股资产的重要方式。 原因在于,相比于个别港股因缺乏涨跌幅限制而导致股价波动性突然加大,港股ETF整体波动性相对较小,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保险资金对资产配置稳健性的要求。GLu财经新闻网

_<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保险</a>加仓的<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股票</a>_买<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基金</a>跌就加仓有什么好处GLu财经新闻网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GLu财经新闻网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GLu财经新闻网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
'); })(); /* 360自动推送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