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经新闻网

豫园股份停牌324天今起复牌,郭广昌258亿豪赌能否令复地重现辉煌?

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7-11-09 19:50:28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金融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今年5月公布重组方案后,停牌近11个月的豫园股份终于要在9日迎来复牌。

2017年11月8日晚间,豫园股份发布公告称,<a上市公司拟向浙江复星、复地投资管理等17名对象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上海星泓、闵祥地产等28家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同时,上市公司拟向黄房公司发行股份,购买黄房公司持有的新元房产100%股权。 src="/d/file/gupiao/2017-11-09/ad4d3944f7b4426833f6aebb280a9442.jpg">
豫园股份停牌324天明起复牌,郭广昌258亿豪赌能否令复地重现辉煌?
  2017年11月8日晚间,豫园股份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拟向浙江复星、复地投资管理等17名对象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上海星泓、闵祥地产等28家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同时,上市公司拟向黄房公司发行股份,购买黄房公司持有的新元房产100%股权。

  本次交易中,上海星泓、闵祥地产等28家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预估作价为241.60亿元,新元房产100%股权的预估作价为16.08亿元;标的资产预估作价合计为257.68亿元。本次重组预估交易金额占上市公司2016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告期末总资产,即231.79亿元的比例达到50%以上,根据《重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复星、复地投资管理等17名对象实际控制人均为郭广昌,且互为一致行动人,故伴随着复星资产项目注入上市平台,旗下地产平台也有意借此重整资源,激发业绩。因此,本次重组对于复星地产业务也意味着一次重生,复地能否重现当年之勇,杀回地产行业第一阵营,依然备受关注。

  前景如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此次重组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但重组本身对于两类企业都有积极作用。

  其中复星凭借此类重组,既带来了更多的房地产资产项目,也有助于后续地产业务板块上市等工作的安排。所以资本市场对于复星集团的此类战略安排预计会看好。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也认为,纵观复星国际旗下的健康、快乐、富足三大体系,其中地产业务的资产总量依然庞大。虽然复星后续单纯的房产开发会越来越少,但其投资业务和由此带来的资本运作收益,仍相当可观。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也认为,纵观复星国际旗下的健康、快乐、富足三大体系,其中地产业务的资产总量依然庞大。虽然复星后续单纯的房产开发会越来越少,但其投资业务和由此带来的资本运作收益,仍相当可观。

  为了显示对此次重组的信心,浙江复星、复地投资管理等17名对象承诺:本次交易所获上市公司股份自该股份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6个月内,如上市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或者交易完成后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的,其持有公司股票的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

  此外,复星高科、复星产投承诺:本次交易前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自本次重组购买资产之新发行股份发行结束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转让。

  回A之路

  早在1993年,刚完成更名的复星便从咨询公司转为房地产代理。一年后,复星正式进入地产领域。随后复星开始了一连串的运作,2001年,正式成为上市公司豫园商城(600655,股吧)(即现豫园股份)第一大股东。通过豫园商城,复星在房产领域进一步高迈扩张的步伐。

  2004年,复地成功登陆港股,彼时,复地的销售额已经冲进全国前十。作为第二家在香港市场的内房企,复地本以为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东风继续扬帆起航,却不想依旧难逃股价被低估的命运。

  2011年,作为第一家在港股退市的内房企,私有化退市后的复地,一颗真心向A股。退市后的复地6年多来,跌跌撞撞,地产之路走得甚为艰难,其命运起伏始终为复星集团的整体战略所牵绊。

  2013年,复星集团提出“蜂巢城市”的概念,伴随着“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失去独立发展资格的复地举步维艰。

在严跃进看来,复星集团过多尝试多元化模式,是导致复地节奏缓慢的根本性原因。

  根据克尔瑞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当房企搭乘行业周期顺风大肆扩张时,复星进入了4年之久的停滞阶段。2011年销售金额173亿元,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211亿元,直到2016年才出现明显增长。此外,作为房企重要生命线的土储,复地则呈现出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79万平方米逐年下滑,直至2015年不足80万平方米。

  对于这一现状,严跃进直指,复地对于住宅地产的投资依然需要强化,这一点也符合当前地产企业战略扩张的导向。从这一角度看,复地后续业务条线需要梳理,否则即便回归A股,依然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

  记者 孙婉秋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际金融报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
'); })(); /* 360自动推送代码 */